昆明啤酒厂隶属昆明市食品工业公司,投产以来,设计年产啤酒、饮料各500吨,经多次技术改造和扩建,先后引进了罗马尼亚和前东德的灌装生产线,采用了上海华光啤酒厂的高浓糖化发酵新工艺,使啤酒生产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已形成年产啤酒2万吨、饮料1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省最大的啤酒和饮料生产企业。
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52.6万元,净值1428.5万元,流动资金1347.5万元。全厂占地面积56504平方米,其中:生产用面积28046平方米。职工100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占2%;管理人员106人,占10.5%;工人752人,占74.7%;非生产人员129人,占12.8%。文化程度情况:大专以上23人,占2.3%;高中331人,占32.9%;初中591人,占58.8%;小学62人,占6.2%。全厂平均年龄26岁,平均技术等级2.95级。设置了15个科室.5个车间。该厂外部环境具有两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白龙潭优质矿泉水资源,原料供应充足。二是主产品“白龙潭”牌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年2-9月的销售旺季,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远销贵州、广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据统计,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0.12%,啤酒产量递增19.3%,实现利润递增35.37%。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有3年的速度特别快。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相应增长,1986年上缴利润、税金305.25万元。遗憾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地变化,急转直下,亏损24万元.成为我省大中型企业新增的亏损户。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企业亏损,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管理问题?为了找准问题的症结,咨询组首先分析了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重点是啤酒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对我省大理、蒙自、曲靖、昆明市主要大饭店以及部分中小饭店、各啤酒批发部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此外,还选择了100户消费者进行啤酒的抽样。
第一阶段:属供大于求阶段,全省年产啤酒300 ̄1200吨。
第二阶段:属供求相对平衡阶段,全省年产啤酒为1200一5000吨。
第三阶段:属供不应求阶段。全省年产啤酒5000一15900吨,云南地区四家啤酒厂生产啤酒总量15900吨(昆明啤酒厂12300吨,占总产量77.36%,曲靖、蒙自、玉溪三家共生产了600吨),加上商业部门从省外调人的84吨,总量为15984吨。据省食品学会估算,云南省的啤酒需求量将达4万吨左右,可见,生产的总量只能满足40%的市场需求。
再看昆明啤酒厂在市场中处于什么地位,咨询组的同志收集了云南省1980一1985年啤酒销售资料,昆明啤酒厂处于云南省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本年的市场占有率为76.95%,竞争能力很强,全省同行业排列第一位。加之整个啤酒市场属卖方市场,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了良机。经过分析,可以肯定一条,企业亏损绝不是市场因素,客观市场环境是理想的。既然排除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就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人手,看看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存在六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班子问题
从征求职工意见的问卷调查表中获悉,本厂企业管理中最严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领导班子问题”,领导个人之间有矛盾,相互不配合,对立情绪表现突出,致使全厂生产和管理工作混乱。
(二)基础管理差
原始记录和计量手段不完善、不准确,多数容积计量没有标记,仅凭经验估计;缺乏科学的定额指标;没有完整的工艺操作规程;没有健全的设备和技术档案。
(三)厂内经济承包不落实由于原始记录和计量等基础工作差,定额管理混乱,没有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核算,缺乏各车间、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责任。使厂内经济承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产品质量不稳定
不重视产品值量,质量意识不强;没有专设质量管理机构;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有效的工序控制;工艺纪律松弛;产品质量波动大;二氧化碳含量达不到标准,保存期不稳定。
(五)消耗浪费现象严重
以主产品啤酒为例:三项主要指标均属全国同行业的落后水平。
1.啤酒总损失率。国家二级企业标准为9%,1季度国内平均水平为14.05%,广州啤酒厂为5.53%,而昆明啤酒厂高达27.5%。
2.啤酒瓶损率。1季度国内平均达4.24%,江苏民生啤酒厂为1.68%,昆明啤酒厂高达15.03% o
3.吨啤酒耗粮量
啤酒耗粮量,国家二级企业标准定为190千克/吨,1季度国内平均达202.37千克/吨。沈阳啤酒厂为166.15千克/吨,昆明啤酒厂高达295.34千克/吨。
(六)设备管理薄弱
该厂拥有主要设备1083台(套),其中:啤酒和饮料的专用设备583台(套),设备新度0.8。该厂引进的东德灌装生产线,连续自动作业,结构复杂,综合应用了机械、电子、光学、液压、气动等技术。虽然生产设备先进,效率高。但是设备管理跟不上。第一,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技术素质还低。第二,机加工设备只有24台,仅占全厂设备净值的0.43%,备件自给率极低。第三,备品备件没有科学合理的储备定额。第四,没有系统完整的设备档案。第五,尚未实行严格的设备保养和计划预修制度,拼设备的情况时而发生,设备的安全运转率低,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上述五个问题充分地说明昆明啤酒厂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不善。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必须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咨询组选择了企业领导班子、经济责任制、质量管理、降低酒损和设备管理等五个咨询课题,分别进行专题调查,确定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方案,并且向全厂发表课题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