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系统结构的认识源于物质结构之谜。例如,中国周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五行说”,即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原子”。然而真正对物质结构进行科学研究和解释是17世纪至20世纪300年间的事情。例如,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从己发现的元素中发现了规律性,制成了元素周期表,预测了未发现的元素特性。从此人们认识到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每一种元素都有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物质结构的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交叉地影响了其他学科。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它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例如,中国石化的人才培养战略,结构上就包括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服务人才。
结构是系统要素在时空方面的有机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1)稳定性。稳定性是系统结构的常态表现,也是一个基本特征。等级有序原则是系统存在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结构谙要素的有机联系反映的c系统结构愈合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愈稳定、相互作用就愈协调。反之,当系统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系统结构出现了非平衡状态,要素之间的联系就会紊乱,系统结构就需要修复或重组,实现新的动态稳定。一般情况下,人工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是动态的稳定、相x;十的稳定c例如,当外国石用心司抢占中国成死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国石化的油品销售系统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一个由点到线到面完整的成品泊销售网络也初步建成,但是销售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结构堪忧,“一条腿长,一条肥短”的矛盾突出,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中国石化的汕品销售事业部决定,从2006年至20lo年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五年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促进队伍素质结构的提升,强化3B管理*
(2)时空性。从时间和空间的运动方向上考察系统结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能动的优化系统结构要素排列组合的前提。要素是结构的基本元素。相对于时间而言,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的是要素本身的进化问题。例如,在3B管理过程中,基础工作的基础资料管理在没有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流程改造时,对员工素质应知应会的要求是,手工填写,及时准确。而当生产控制实施了ERP业务流程时,对员工素质的应知应会要求是,信息自动化填写,及时准确反馈。相对于空间而言,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的是要素本身的等级有序问题,即要素的层次问题,一般可分为高层次要素和低层次要素,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其中层次之间要素的有机联系又是高一级系统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系统结构要素的等级有序都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生产现场运营管理成为21世纪风靡世界的管理重点时,企业战略管理结构的调整,就会因基础管理的品质要求而相应优化。
(3)相对性。系统结构相对性的特征,表明的是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因此系统的结构形式也是无限的。系统的结构与要素是相对于系统的等级和层次而言的。高一级的系统结构要素可以包含低一级的系统结构;低一级的系统结构要素可以是高一级的系统结构。例如,3D管理相对于中国石化的科学管理是一个结构要素,但其本身的“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又是一个子系统结构;相对于“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小系统,它本身又是高一级的系统结构。把握系统结构相对性的特征,可以在管理实践中避免简单化或绝对化的处理问题,树立全局统一的观念,构建协调一致的机制,既追求系统总体结构的最优化,又重视子系统的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