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动”这一成语出自《新房书·李光弼传》:“李光弼用兵,谋定后战”。战略一词在东西方都缘起于战争,即策划和指导战争的谋略或克敌制胜的良策,是带有全局规律性的东西。将“战略”一词引入企业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60年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产为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商场如战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等客观存在,是企业战略管理持续升温的必然反映。从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出版《公司战略》一书,到198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出版《竞争战略》一书,再到新千年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弗雷德·戴维第八版的《战略管理》一书.近半个世纪,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技术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程度逐步完善,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以财务控制为主的战略管理萌芽阶段。主要特点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不少国际性大企业利用战争中建立的经济关系实施积极的跨国经营,因此需要企业财务须算的长期筹划,以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技术和资本的扩张。
二是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以环境评估和市场预测为基础的战略管理决策阶段。主要特点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企业专业化管理战略逐步向多元化战略转变,因此需要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估和市场的预测来确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三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以灵活多变的竞争战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管理阶段。主要待点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发展,老牌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经济滞胀,竞争力下降.急需调整企业战略,研究竞争对手,注重竞争分析,及时做出反应。《竞争战略》一书的应运而生,是这个时期竞争战略管理发展的必然反映。
四是90年代到20世纪末以核心竞争力为优势的品牌战略管理阶段。主要特点是:传统的竞争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硬实力的资源配置,如技术、人力、财务等,较少考虑公司文化、品牌效应等软实力的因素;软实力的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软实力主要是通过企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表现出来,战略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于企业特定的文化之中。因此,战略管理的挑战在于建立为战略制定、实施、评价所必需的企业文化。
五是本世纪初以来风靡世界的以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运营战略管理阶段。主要特点是: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过程中,工业化时代向高技术信息产业时代的转变的特征凸现,而生产率改进、缩短业务周期、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供应短管理、精益生产、灵捷制造、虚拟企业等生产管理发展趋势,催生了新的战略管现的观念,即重视精细化业务流程和流程效率的运营战略。远锗战略关注的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