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联系我们

电 话: 020-28667650 84267760

传 真:

地 址: 1、广州市番禺大石御峰国际三栋四楼 2、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B座10楼 3、广州大道南228号经典大厦20层

联系人: 欧小姐

手 机:客 服 电 话:13763305155 专家咨询电话:13711403995

网 站: www.minra.com

邮 箱: minra.hr01@minra.com

稻盛哲学: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稻盛和夫简介

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曾今出现过“经营四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天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以及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四个人当中唯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技术员出身的他完整地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过程。而他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的准则也使他成为日本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稻盛和夫,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2010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日本民主党政府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的再三邀请下,稻盛和夫在78岁高龄出山执掌日航重组,现已转亏为盈。

稻盛和夫接手日航这一烫手的山芋,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稻盛和夫认为,导致日航危机的不是经营手法、管理手段问题,而是经营哲学的问题。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精炼出来就是四个字:自利利他,或者说,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自利的意思好懂,早就有人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关于利他,事情就复杂了。我们都是吃过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人,在那个斗私批修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愿望导致了共同贫穷的结局。如果不是包产到户,我们至今还摘不掉贫困的帽子,而改革开放不正是利用了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吗?

    自利和利他,哪个是人的本性,两者是矛盾的吗?还是一体两面?

    稻盛和夫说,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这听起来有道理,却又有点像说教。如果能有鲜活的故事作为佐证,那就好了。

    幸好有曹岫云老师的《稻盛和夫》讲述这样的故事。曹岫云既是稻盛哲学的实践者,他创办了6家企业,同时也是稻盛哲学的研究者,他曾以专著介绍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之所以称其为老师,因为他是对稻盛哲学体会最深、与稻盛先生私交最密的中国学者。《稻盛和夫》中的60个故事就是曹岫云老师与稻盛先生8年交情所沉淀下来的精华。

    我有幸提早拜读这些故事并通过曹岫云老师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故事,在此冒昧地分享我对自利利他稻盛哲学的一点浅见。

    利他之心是稻盛哲学的基础。

    为了员工、客户及社会的福祉,稻盛和夫可以舍弃自己及自己企业的利益。根据商业社会的一般游戏规则,利他往往是以自损为代价的。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在过去50年中,稻盛和夫亲手培植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级企业,而且尽管历经经济危机,这两家公司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亏损的年份。

    读了《稻盛和夫》中的60个故事,我才明白,利他与自利是可以协调统一的:

    1. 利他使视野开阔。利他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

    2. 利他让激情燃烧。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偶尔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经营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3. 利他让智慧绽放。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能够打开“智慧的宝库”,让我们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稻盛和夫说:“人财物各种经营资源齐备、被认为必定成功的企业消失了,而只把‘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作为最大经营资源的KDDI却幸存下来,并且依然继续成长发展。我认为,这里就存在着指引企业持续繁荣的经营‘秘笈’。

    “作为企业,只要努力钻研创新,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总会有发展的机会。但是,经营者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社区等等,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和谐相处。

    “我认为,这个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智慧的宝库’,那里隐藏着取之不尽的智慧,如果能将其引发出来,就能获得创造的灵感和思想的闪光。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这样。当我处于忘我的状态,为员工、为客户,一心不乱、全神贯注地投入研究开发的时候,当我为世人为社会开拓新事业的时候,我就无意中触及那宝库中睿智的一端,于是我就能开发出划时代的新产品,并且使事业获得意想不到的进展。

    “也就是说,利他之心,是打开‘智慧的宝库’大门的钥匙。”

    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震撼人心的对成功的诠释。当成功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才智的时候,稻盛和夫将其视为天启;当成功者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豪榜上的排名时,稻盛和夫却认为,才能亦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只为自己谋利。

    稻盛和夫说:“才能只是上苍偶然授予给我, 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如果我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其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早晚会受到惩罚。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来自于他坚定的信仰,1997年他曾剃度出家专心修行佛法。他认为,在生命了结的时候,所有的名誉和财产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进入下一个世界并开始新生的,只有灵魂。

    假如你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可以因此变得富有;但是,当人生谢幕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原封不动地留在这里,与你同行的只有那个受三聚氰胺腐蚀因而降格的灵魂。

    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炼灵魂,使其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为了使灵魂高尚这一点点,在整个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都要不间断地修炼,而修炼的原则就是自利利他。

    当然,稻盛和夫自己也谈陈,他并不奢望每个人都接纳他的经营哲学,但是,他确信自己的这些观点与宇宙意识相吻合,他多年坚持这些原则,因而取得了人生和事业的意外成功。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改革开放使无数的中国企业快速做大;为了使之做的更久,该是植入利他之心的时候了。

    同仁堂创立于康熙八年,历代同仁堂人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三百多年从没有动摇过。

    每次读到同仁堂这两句古训的时候,我都会肃然起敬。我相信这就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在,几百年之后仍然掷地有声。

分类:专家文章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明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链接:http://www.minra.com/zjwz_133-375.html
上一篇:如何有效应对“计划赶不上变化”
下一篇:管理人员必须纠正的“八 大 误 区”
精彩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来说两句吧!
 

相关信息